第305章 304有难事找我
第305章 304有难事找我
其实,马芳就属于“走回人”,他是被动前往塞外,之后找机会逃回大明。
但是马芳口中的白莲教徒可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
嘉靖三十年,吕老祖、萧芹、乔源等领导的白莲教千余人准备起事,定在五月十三日夜半和俺答汗里应外合,夺取大同以后左卫城。
后来因泄密而失败,不得已,白莲教大部分成员陆续从宁虏堡出塞,投奔了俺答汗。
因为这些人对大同地区的情况相对熟悉,故而在后来俺答汗与大同镇的战斗中,充当了出谋划策,向导、密探的角色,导致了明军屡屡败北,白莲教徒丘富、乔源、吕明镇、赵全等人都因此受到了俺答的重用。
这些事儿,魏广德以前翻阅邸报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听到马芳提起“走回人”,他自然就想到了才出塞数年的白莲教徒。
若是其他的大明百姓,有机会回到大明应该会寻找安居乐业的活计,而绝不会再做鞑子的内应。
不过接纳这些人是大明的国策,从建国之初就已经开始,虽然各个时期接纳政策会有调整,但是整体上还是以接纳为主的,自然不能因为此就中断。
“边镇军堡中存储的粮草军械不足,也是军堡被破的重要原因。”
不过紧接着马芳又提到军资,其实朝廷每年向边镇拨付的军资都是充足的,前提自然是没有贪墨。
但是现在的大明朝和建国之初不同,军器、粮饷从一开始就被层层克扣直接导致下到最底层军堡和士卒手中的已经十不存三,超过七成被上面官员“漂没”。
毫无疑问,吃不饱饭,没有合格的兵器,对明军战斗力的影响是巨大的。
魏广德听完后就知道,这是没法改变的,至少在现阶段,官场风气如此,谁敢挡众官员发财的机会?
“宣府不集中全镇精锐战力,就没法和俺答部决战?”
魏广德忽然想到,既然解决不了内部问题,那就寻求直接解决外部麻烦,直接打垮蒙古俺答部,那边境的危机不久迎刃而解吗?
“能打赢,但是没法歼灭,回头人家重整人马又打回来了。”
马芳能理解魏广德的想法,实际上他不止一次也考虑过围歼俺答部主力,那怕只是黄台吉或者青台吉的主力也行。
可是经过缜密分析后,马芳就知道要围歼成功的可能性太低了。
蒙古人口不多,可是马匹却是极多,只要上了马,蒙古人冲起来明军就很难接战。
若是结阵而行,那需要多少兵力进行合围?
马芳不敢想象,现阶段的朝廷能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这么的战争,关键还是资源投入进去,结果却未可知。
对魏广德说出来,或许他会感兴趣,可是现阶段的魏广德却没有实力在朝堂上有这么重大的影响力。
上次万全左右卫因为军饷的问题,马芳就找了魏广德帮忙,结果也是皆大欢喜。
军饷的送达让万全左右卫上下都对马芳是另眼相看,这年头边镇提刀子的可玩不过在朝廷有背景的,要升官发财还得上面有人。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只要被马芳看重,将来马芳升迁,他的手下自然有机会递补上位。
一时间,让马芳在辖区内的声望达到顶峰,大家都对这位新任副总兵是钦佩之至,也都愿意效命。
借着这个机会,马芳还是把自己当初的想法给魏广德详细说了一遍,虽然知道魏广德肯定无能为力,但是有这个意识先入为主进入到魏广德的脑海中,或许等上十几年,等魏广德真正进入朝堂高层的时候,马芳还有机会实现这个想法。
这会儿没有关于沈襄的消息传来,魏广德倒也乐意听听马芳对边镇局势,或者说对战事谋划的看法。
“若是要集中兵力围歼青台吉或者黄台吉的人马,需要多少人?”
对于打俺答汗,魏广德可不指望,人家手上三四万人马,要是把其他后备兵员动员起来,怕是七八万也不止,要消灭这样的部族根本不现实。
倒是魏广德记得马芳说过,黄台吉和青台吉都是万户,手上主要战力也就万把人,这就好打很多了,至少规模上不会很大。
而且,完全可以利用他们攻打宣府或者大同的机会采取行动,包围而歼灭。
听到魏广德这么说,马芳就知道魏广德有点动心了,不过他也不会谎报什么,而是实话实说道:“精锐战兵至少三万人。”
“三万?三倍兵力围歼?”
魏广德听到马芳报出的数字,微微沉吟。
“不止,三万人马至少是五六倍鞑子,完全有机会消灭他们。”
马芳听到魏广德的话,马上解释道:“大人,鞑子攻打边镇不会倾巢而出,往往只会动用一半左右的兵力,实际也就会五六千人。
若是倾巢而出,那战事可就大了,鞑子其他各部往往也会在不同位置发动攻击,在那种情况下我们是没办法集中精锐发动围歼战术的。”
听了马芳的解释,魏广德自然明白什么意思。
他也只是一下子没反应过来,才会有之前那样的判断,其实坐下来仔细想想就会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北边最近有没有什么新消息传回来?草原上就没有出现和俺答汗势力接近的部落吗?”
此时蒙古似乎是俺答部一支独大,魏广德自然希望辽阔的草原上也能出现新的强大的部族,他们必然为了获得生存空间相互征战,也就是内耗。
“没有,现在北边草原稍微有点实力的也就是左翼三部,但是为了避免被俺答汗部吞并选择东迁以后,就再也没有部族可以和俺答汗部对抗了。”
马芳摇头说道。
“左翼三部东迁到了什么位置,他们的大汗现在是谁?”
魏广德不由得想起之前翰林院里的讨论,实际上在他进翰林院以前,里面大部分翰林官都还以为蒙古是一体的,直到前年他从宣府打完仗回去一说,翰林官们才知道蒙古部族之间争斗也是很激烈的。
当然,这些东西都是魏广德听马芳说的。
不过翰林院收集的文献资料很多,所以大家跑到藏书楼一顿翻找,还真找到不少关于蒙古各部的资料,只是时过境迁早已经物是人非。
看那些书,只能研究蒙古诸部的历史,对于当下却是毫无意义,所以这次魏广德见到马芳,自然也打算再了解多一些东西。
“听说左翼察哈尔部和喀尔喀部一部分选择东迁,据说是在辽河河套地区,现在的左翼公认的大汗是达来逊库登汗,能力上肯定没法和阿勒坦相比,不然也不会选择逃离,就是因为惧怕被阿勒坦吞并。”
马芳皱眉想了一会儿才说道,他回到大明多少年了,对于蒙古那边的消息也就是通过走回人和俘虏口中了解一些,信息都很是零散。
他需要把这些零散的消息拼接起来,自然需要动动脑子。
大明朝到现在,其实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军事情报系统,边镇中使用间谍等刺探军情还更多的是派出斥候,而不是派出间谍。
当然,也可能会有将领在作战中灵光一闪想到这个,派出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是显然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锦衣卫或许已经承担这样的任务,但是他们只对帝国顶层服务,也就是只有嘉靖皇帝可能才会知道这些外藩情报。
魏广德对辽河河套在哪里当然是不知道的,估计应该是靠近辽东的地区。
“左翼三部都是叫什么部族?”
魏广德忽然心中一动,问道。
“左翼三部最强大的就是察哈尔,还有喀尔喀部和兀良哈,右翼的鄂尔多斯、蒙郭勒津、永谢布,这都是达延汗那个时候分封的,阿勒坦就是鄂尔多斯部首领,右翼三部共主。”
听了马芳的回答,魏广德点点头,兀良哈还有察哈尔他倒是有点印象,至于鄂尔多斯,魏广德不知道那个部族,但是知道那个地方,脚下全是煤。
不过这六个部族却没有魏广德熟悉的科尔沁,他就有点搞不懂,难道科尔沁是这六个部族中一部后来改名字了。
只不过对于这个时代的大明官员来说,去分辨蒙古各部族太麻烦,他们一般只认准部族首领就够了。
比如俺答汗所部,在明廷就统一为俺答部来称呼。
对于明廷储相们对蒙古的糊涂认识,魏广德虽然觉得很不对劲,可是他也没办法改变什么,因为他也分不清楚蒙古各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是个什么关系。
他只是潜意识里认识到,如果搞不清楚蒙古诸部之间的历史和关系,对于想要分化、拉拢蒙古诸部可能不会事半功倍,而是事倍功半。
魏广德不清楚的是,马芳口中的左翼蒙古东迁在历史上被称为“左翼蒙古南迁事件”,这次迁徙事件的影响其实是很大的,在之后几十年中直接影响到大明朝走向。
实际上在左翼蒙古东迁之前,蒙古人虽然也偶尔会出现在大兴安岭东南大,但是不管是规模还是驻留的时间都不会很长。
随着左翼蒙古的迁徙,不可避免的他们和北边的女真部族开始产生了交际,同时他们的到来也增大了辽东明军承受的军事压力,并最终在女真和蒙古的联军进攻下一败涂地。
就在魏广德和马芳聊着北边蒙古部族关系的时候,东南边之前派去查看怀来方向的探马已经打马往回跑,看样子像是发现了目标。
人还在他们后面的话,他们可以操作的空间就大了。
果然,在两名护卫奔到魏广德身前勒住坐骑,拱手向魏广德禀报道:“前面大约还有半日路程的地方发现了浙江的官差队伍,还有囚车。”
“怎么这么久才回报?”
魏广德诧异道,派出他们可不是刚刚,而是之前就已经派出去寻找了,都找了两天时间,结果却在他们身后半日路程上。
“大人,这可不怪我们,他们这些官差嫌白天日头毒,都不怎么赶路,只是利用早晚两断稍微凉快点的时候才上路,所以我们错过了,还是吃饭的时候听店家提了一嘴我们才知道。”
其中一人急忙答话道。
“浙江官差那边似乎也知道把人犯送到了地方怕是在劫难逃,似乎也是在有意拖延时间。”
之前说话的那人又开口说道。
魏广德对这些没有兴趣,不过想想也能知道,沈家在浙江不管怎么样,都还是会有一些亲朋好友的,眼看着沈家落难,虽然明着帮不了,可是私下里也是会打点的,至少让沈襄一路上不会太难看。
“大人,你是打算出手把人救下吗?”
等那两人被魏广德叫下去休息的时候,马芳才疑惑的问道。
魏广德在这里停留就是为了等人,听到两个护卫的话,马芳自然明白他们等候的是谁了,浙江来的囚车,还能装谁,那只能是沈炼的儿子。
不过,他对于魏广德出手劫囚车却是大有意见,囚车好劫却是不好收场,这可是大罪。
不过魏广德却是摇摇头,“劫囚车那和造反何异,我等身为朝廷命官,怎么能干这种事儿。”
听了魏广德的话,马芳还“砰砰”剧烈跳动的心这才平缓下来。
“我来宣府是奉旨办事,了解这里现在的情况,至于沈襄,只能看他的命了。”
魏广德对马芳解释道:“你给我的信,其中我捡重要的已经发给了京城,想来朝廷很快会有决定。
只是,不管怎么说,既然知道了沈家的事儿,我也不想袖手旁观,不能直接阻拦,想办法拖延一下还是可以的,只要拖到京城来新的旨意,我们也算功成身退了。
再说,我身上的差事还没有卸,这边的事儿了结,我还要赶回去跟着唐大人巡视蓟镇。”
“当初杨博大人在的时候,边堡怎么说都还能及时得到物资补充,可是现在的杨顺杨大人,那吃相.”
马芳说到这里不由得大摇其头,“我万全左右卫的军饷早该拨付,可却是一直被压着,听说军饷变成了赏银,都没打胜仗,哪来的赏银,不过是被他们贪墨去了。
我也是没有办法,以前做游击,手下吃饭的少还能想点办法,现在手上两个卫所上万人要吃饭,我也是没办法了才求到大人这里。”
“有难事直接找我。”
魏广德却是轻描淡写的回了一句,“你手下有机灵的人吗?”
(本章完)
其实,马芳就属于“走回人”,他是被动前往塞外,之后找机会逃回大明。
但是马芳口中的白莲教徒可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
嘉靖三十年,吕老祖、萧芹、乔源等领导的白莲教千余人准备起事,定在五月十三日夜半和俺答汗里应外合,夺取大同以后左卫城。
后来因泄密而失败,不得已,白莲教大部分成员陆续从宁虏堡出塞,投奔了俺答汗。
因为这些人对大同地区的情况相对熟悉,故而在后来俺答汗与大同镇的战斗中,充当了出谋划策,向导、密探的角色,导致了明军屡屡败北,白莲教徒丘富、乔源、吕明镇、赵全等人都因此受到了俺答的重用。
这些事儿,魏广德以前翻阅邸报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听到马芳提起“走回人”,他自然就想到了才出塞数年的白莲教徒。
若是其他的大明百姓,有机会回到大明应该会寻找安居乐业的活计,而绝不会再做鞑子的内应。
不过接纳这些人是大明的国策,从建国之初就已经开始,虽然各个时期接纳政策会有调整,但是整体上还是以接纳为主的,自然不能因为此就中断。
“边镇军堡中存储的粮草军械不足,也是军堡被破的重要原因。”
不过紧接着马芳又提到军资,其实朝廷每年向边镇拨付的军资都是充足的,前提自然是没有贪墨。
但是现在的大明朝和建国之初不同,军器、粮饷从一开始就被层层克扣直接导致下到最底层军堡和士卒手中的已经十不存三,超过七成被上面官员“漂没”。
毫无疑问,吃不饱饭,没有合格的兵器,对明军战斗力的影响是巨大的。
魏广德听完后就知道,这是没法改变的,至少在现阶段,官场风气如此,谁敢挡众官员发财的机会?
“宣府不集中全镇精锐战力,就没法和俺答部决战?”
魏广德忽然想到,既然解决不了内部问题,那就寻求直接解决外部麻烦,直接打垮蒙古俺答部,那边境的危机不久迎刃而解吗?
“能打赢,但是没法歼灭,回头人家重整人马又打回来了。”
马芳能理解魏广德的想法,实际上他不止一次也考虑过围歼俺答部主力,那怕只是黄台吉或者青台吉的主力也行。
可是经过缜密分析后,马芳就知道要围歼成功的可能性太低了。
蒙古人口不多,可是马匹却是极多,只要上了马,蒙古人冲起来明军就很难接战。
若是结阵而行,那需要多少兵力进行合围?
马芳不敢想象,现阶段的朝廷能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这么的战争,关键还是资源投入进去,结果却未可知。
对魏广德说出来,或许他会感兴趣,可是现阶段的魏广德却没有实力在朝堂上有这么重大的影响力。
上次万全左右卫因为军饷的问题,马芳就找了魏广德帮忙,结果也是皆大欢喜。
军饷的送达让万全左右卫上下都对马芳是另眼相看,这年头边镇提刀子的可玩不过在朝廷有背景的,要升官发财还得上面有人。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只要被马芳看重,将来马芳升迁,他的手下自然有机会递补上位。
一时间,让马芳在辖区内的声望达到顶峰,大家都对这位新任副总兵是钦佩之至,也都愿意效命。
借着这个机会,马芳还是把自己当初的想法给魏广德详细说了一遍,虽然知道魏广德肯定无能为力,但是有这个意识先入为主进入到魏广德的脑海中,或许等上十几年,等魏广德真正进入朝堂高层的时候,马芳还有机会实现这个想法。
这会儿没有关于沈襄的消息传来,魏广德倒也乐意听听马芳对边镇局势,或者说对战事谋划的看法。
“若是要集中兵力围歼青台吉或者黄台吉的人马,需要多少人?”
对于打俺答汗,魏广德可不指望,人家手上三四万人马,要是把其他后备兵员动员起来,怕是七八万也不止,要消灭这样的部族根本不现实。
倒是魏广德记得马芳说过,黄台吉和青台吉都是万户,手上主要战力也就万把人,这就好打很多了,至少规模上不会很大。
而且,完全可以利用他们攻打宣府或者大同的机会采取行动,包围而歼灭。
听到魏广德这么说,马芳就知道魏广德有点动心了,不过他也不会谎报什么,而是实话实说道:“精锐战兵至少三万人。”
“三万?三倍兵力围歼?”
魏广德听到马芳报出的数字,微微沉吟。
“不止,三万人马至少是五六倍鞑子,完全有机会消灭他们。”
马芳听到魏广德的话,马上解释道:“大人,鞑子攻打边镇不会倾巢而出,往往只会动用一半左右的兵力,实际也就会五六千人。
若是倾巢而出,那战事可就大了,鞑子其他各部往往也会在不同位置发动攻击,在那种情况下我们是没办法集中精锐发动围歼战术的。”
听了马芳的解释,魏广德自然明白什么意思。
他也只是一下子没反应过来,才会有之前那样的判断,其实坐下来仔细想想就会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北边最近有没有什么新消息传回来?草原上就没有出现和俺答汗势力接近的部落吗?”
此时蒙古似乎是俺答部一支独大,魏广德自然希望辽阔的草原上也能出现新的强大的部族,他们必然为了获得生存空间相互征战,也就是内耗。
“没有,现在北边草原稍微有点实力的也就是左翼三部,但是为了避免被俺答汗部吞并选择东迁以后,就再也没有部族可以和俺答汗部对抗了。”
马芳摇头说道。
“左翼三部东迁到了什么位置,他们的大汗现在是谁?”
魏广德不由得想起之前翰林院里的讨论,实际上在他进翰林院以前,里面大部分翰林官都还以为蒙古是一体的,直到前年他从宣府打完仗回去一说,翰林官们才知道蒙古部族之间争斗也是很激烈的。
当然,这些东西都是魏广德听马芳说的。
不过翰林院收集的文献资料很多,所以大家跑到藏书楼一顿翻找,还真找到不少关于蒙古各部的资料,只是时过境迁早已经物是人非。
看那些书,只能研究蒙古诸部的历史,对于当下却是毫无意义,所以这次魏广德见到马芳,自然也打算再了解多一些东西。
“听说左翼察哈尔部和喀尔喀部一部分选择东迁,据说是在辽河河套地区,现在的左翼公认的大汗是达来逊库登汗,能力上肯定没法和阿勒坦相比,不然也不会选择逃离,就是因为惧怕被阿勒坦吞并。”
马芳皱眉想了一会儿才说道,他回到大明多少年了,对于蒙古那边的消息也就是通过走回人和俘虏口中了解一些,信息都很是零散。
他需要把这些零散的消息拼接起来,自然需要动动脑子。
大明朝到现在,其实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军事情报系统,边镇中使用间谍等刺探军情还更多的是派出斥候,而不是派出间谍。
当然,也可能会有将领在作战中灵光一闪想到这个,派出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是显然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锦衣卫或许已经承担这样的任务,但是他们只对帝国顶层服务,也就是只有嘉靖皇帝可能才会知道这些外藩情报。
魏广德对辽河河套在哪里当然是不知道的,估计应该是靠近辽东的地区。
“左翼三部都是叫什么部族?”
魏广德忽然心中一动,问道。
“左翼三部最强大的就是察哈尔,还有喀尔喀部和兀良哈,右翼的鄂尔多斯、蒙郭勒津、永谢布,这都是达延汗那个时候分封的,阿勒坦就是鄂尔多斯部首领,右翼三部共主。”
听了马芳的回答,魏广德点点头,兀良哈还有察哈尔他倒是有点印象,至于鄂尔多斯,魏广德不知道那个部族,但是知道那个地方,脚下全是煤。
不过这六个部族却没有魏广德熟悉的科尔沁,他就有点搞不懂,难道科尔沁是这六个部族中一部后来改名字了。
只不过对于这个时代的大明官员来说,去分辨蒙古各部族太麻烦,他们一般只认准部族首领就够了。
比如俺答汗所部,在明廷就统一为俺答部来称呼。
对于明廷储相们对蒙古的糊涂认识,魏广德虽然觉得很不对劲,可是他也没办法改变什么,因为他也分不清楚蒙古各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是个什么关系。
他只是潜意识里认识到,如果搞不清楚蒙古诸部之间的历史和关系,对于想要分化、拉拢蒙古诸部可能不会事半功倍,而是事倍功半。
魏广德不清楚的是,马芳口中的左翼蒙古东迁在历史上被称为“左翼蒙古南迁事件”,这次迁徙事件的影响其实是很大的,在之后几十年中直接影响到大明朝走向。
实际上在左翼蒙古东迁之前,蒙古人虽然也偶尔会出现在大兴安岭东南大,但是不管是规模还是驻留的时间都不会很长。
随着左翼蒙古的迁徙,不可避免的他们和北边的女真部族开始产生了交际,同时他们的到来也增大了辽东明军承受的军事压力,并最终在女真和蒙古的联军进攻下一败涂地。
就在魏广德和马芳聊着北边蒙古部族关系的时候,东南边之前派去查看怀来方向的探马已经打马往回跑,看样子像是发现了目标。
人还在他们后面的话,他们可以操作的空间就大了。
果然,在两名护卫奔到魏广德身前勒住坐骑,拱手向魏广德禀报道:“前面大约还有半日路程的地方发现了浙江的官差队伍,还有囚车。”
“怎么这么久才回报?”
魏广德诧异道,派出他们可不是刚刚,而是之前就已经派出去寻找了,都找了两天时间,结果却在他们身后半日路程上。
“大人,这可不怪我们,他们这些官差嫌白天日头毒,都不怎么赶路,只是利用早晚两断稍微凉快点的时候才上路,所以我们错过了,还是吃饭的时候听店家提了一嘴我们才知道。”
其中一人急忙答话道。
“浙江官差那边似乎也知道把人犯送到了地方怕是在劫难逃,似乎也是在有意拖延时间。”
之前说话的那人又开口说道。
魏广德对这些没有兴趣,不过想想也能知道,沈家在浙江不管怎么样,都还是会有一些亲朋好友的,眼看着沈家落难,虽然明着帮不了,可是私下里也是会打点的,至少让沈襄一路上不会太难看。
“大人,你是打算出手把人救下吗?”
等那两人被魏广德叫下去休息的时候,马芳才疑惑的问道。
魏广德在这里停留就是为了等人,听到两个护卫的话,马芳自然明白他们等候的是谁了,浙江来的囚车,还能装谁,那只能是沈炼的儿子。
不过,他对于魏广德出手劫囚车却是大有意见,囚车好劫却是不好收场,这可是大罪。
不过魏广德却是摇摇头,“劫囚车那和造反何异,我等身为朝廷命官,怎么能干这种事儿。”
听了魏广德的话,马芳还“砰砰”剧烈跳动的心这才平缓下来。
“我来宣府是奉旨办事,了解这里现在的情况,至于沈襄,只能看他的命了。”
魏广德对马芳解释道:“你给我的信,其中我捡重要的已经发给了京城,想来朝廷很快会有决定。
只是,不管怎么说,既然知道了沈家的事儿,我也不想袖手旁观,不能直接阻拦,想办法拖延一下还是可以的,只要拖到京城来新的旨意,我们也算功成身退了。
再说,我身上的差事还没有卸,这边的事儿了结,我还要赶回去跟着唐大人巡视蓟镇。”
“当初杨博大人在的时候,边堡怎么说都还能及时得到物资补充,可是现在的杨顺杨大人,那吃相.”
马芳说到这里不由得大摇其头,“我万全左右卫的军饷早该拨付,可却是一直被压着,听说军饷变成了赏银,都没打胜仗,哪来的赏银,不过是被他们贪墨去了。
我也是没有办法,以前做游击,手下吃饭的少还能想点办法,现在手上两个卫所上万人要吃饭,我也是没办法了才求到大人这里。”
“有难事直接找我。”
魏广德却是轻描淡写的回了一句,“你手下有机灵的人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