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371实战测试
“也没什么好看的,四周都是一马平川。”
刘汉和俞大猷已经到了安银堡,先是在军堡周围转了转,发现这里地形全都是平坦的草原,没有可供利用的地方,随即就打马进了堡内。
此刻,两人踏足军堡废弃的城墙上,四处眺望后略有些失望。
远远的看上去,军堡的城墙好像很完好,可是近了才发现,整个军堡城墙坍塌处就有十余处,可以说就是个四处漏风的筛子。
不过相对来说,有一道土墙,有比在草原上临时扎下的营盘要强一些。
“这里只能是最后的手段了,最好还是在阵前击败俺答部追兵。”
俞大猷沉默片刻回了刘汉一句。
“对方大约一万人,我们八千人,不过都是精锐,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刘汉点头道。
说完话,两人不自觉就朝着东方望过去。
快中午的时候,北面出现了长长的队伍,那是明军的大队人马已经赶到了安银堡,很快就有亲兵迎了上去。
俞大猷和刘汉自然不用去管他们,上午的时候他们已经大致分派了下部队驻扎的地方。
运输队全部进入军堡中间的几处还算完好的院子里,其他部队也都安排了大致驻地,之后自然是埋锅造饭。
“哒哒哒”
东面十余匹战马飞奔而来,那是刘哈派出去监视俺答部的哨探,一次性回来这么多人,显然鞑子已经距离此地不远了。
果然,几名夜不收进入军堡栓好马匹,就在队官的带领下登上树立这二人大旗的城墙。
“禀报将军,敌军总数在一万三千人上下,其中一万人是鞑子骑兵,怀疑有小部份是俺答汗王庭卫队,但俺答汗应该不在队伍中,没有看到王庭大纛,可能是临时征调的万户,另有三千人可能是板升城骑兵.”
那领队的夜不收半跪在刘汉和俞大猷跟前汇报他们侦查到的敌情。
“王庭卫队么?”
刘汉略微惊诧一声,略作思考就对俞大猷说道:“这么看来,俺答汗还是挺重视我们的。”
“他们什么时候能到这里?”
俞大猷闻言微微点头,能够被选到俺答汗身边的战士,肯定都是草原上最勇猛的,战力自然不用多说,而且从俺答汗派出的人马中海油王庭卫队在其中,也可以判断出这支部队也是临时凑齐的人马。
显然,他们的目标应该就是直接奔着几个边堡来的,就是要在长城边上截住明军。
本来,从时间上看,留给俺答汗的时间并不充裕,可他们依然赶到了。
“下午晚些时候就会到这里,他们在前面河口有拐弯,应该是发现我军动向了。”
那领队急忙回答俞大猷的问道。
“不奇怪,我们有夜不收,他们也有斥候。”
俞大猷点点头,两军交战,敌军动向很重要,对面的领军将领不可能连这个都不知道。
即便他们派出再多的哨探,也很难完全封锁住敌方斥候的探寻。
“他们应该会绕过安银堡,在安银堡南边扎营,防止我们南逃。”
接着,俞大猷又开口说道。
“你们先下去吧。”
刘汉挥挥手,让几个哨探下去休息,随后回头对俞大猷说道:“那趁他们扎营的时候偷袭,还是今晚偷营?”
对面的鞑子战力不会弱,这是哨探回报的信息里,刘汉能听出来的。
如果对方只是普通的俺答部卒,他还有信心和他们一战,可在知道对方有可能是俺答汗身边的精锐后,一较高下的心思就淡了下来。
人数比对方少五千人,战力也略占上风,野战不好打。
“突袭很难,三五千人扎营,其他大军环伺在侧,我们一点机会也没有。”
说到这里,俞大猷环视军堡周围广袤的草原又接着说道:“这样的地形条件,没有丝毫可以使用计谋的机会,只有正面迎战一途了。”
话音落下后,刘汉也微微点头,不管是突袭还是偷袭,貌似在现在的战场环境下都很难实现,只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正面迎战的话,我们的胜算就低了。”
刘汉低声说了句。
确实,人数和战力,不管怎么看,明军都不占优势,这一仗很难打。
“未必。”
俞大猷听到刘汉的话,却是斩钉截铁的回答道:“刘大人,我来大同的时间不短,观边军作战使用火器皆是依仗城池释放,俺答部想来也会这么以为。”
“火器放在城头,可以让士兵放心瞄准,自然是最好的。”
刘汉回道,“就算是佛朗机炮,也很难应对鞑子骑兵汹涌的冲击。”
“大人忘记巡抚标营的火力了吗?”
俞大猷却是摇头继续说道,转身看向身后城墙下密密麻麻百多驾战车,那是他设计的独轮战车,就是为了方便转向特意只使用独轮。
“那里,可是有上百只中、小号佛朗机炮,还有大量的鸟铳。”
俞大猷指着下面驻扎的巡抚兵营官兵对刘汉说道。
“额”
刘汉一时无语。
李文进从大同巡抚衙门里拨银子给俞大猷打造战车这个事儿,他知道。
还知道不止于此,李文进居然截留了拨给大同军使用的大量火器,直接交给自己的标营使用。
这些火器都是头两年从京城要来的,本来应该大量拨发下去,可是兵备道的尿性,只给了一半,剩下的全部留在大同镇城里,说是作为储备军械,以后可以补充下发。
结果,现在全部都被李文进从仓库里提走,变成了他部下的武器。
李文进三千人的标营,居然装备了上百只中、小号佛朗机炮,还有上千支鸟铳,这完全就不是明军的标准配置方式,火器占比太高。
这样的部队,如果只是进行演练,确实会很好看,但是一旦实战被对手突进靠上,就会全盘崩坏,因为近身战力全无。
刘汉是绝对不会这么装备部队的,这样的部队练出来也只是样子货,守城或许还不错。
虽然不明白俞大猷想说什么,可是刘汉还是觉察到,似乎俞大猷打算用标营为主力和俺答部交战,太狂妄了点吧。
难道江南剿倭就是这么做的?
官兵都装备大量火器,对着倭寇远远的就是一顿轰,如果倭寇不顾死伤冲上来了,官兵就作鸟兽散?
好像看到不少类似的消息,也难怪南兵对上那些矮小的倭国人会束手无策,剿倭剿了这么多年还一事无成。
想到这里,刘汉心里不免就对俞大猷有了几分轻视之心。
当初在巡抚衙门见到俞大猷,说实话,虽然他被免职,可毕竟曾经是总兵,所以他对俞大猷还算很客气,毕竟在浙江带领南兵作战,多次参与剿叛战争,想来不会差。
可现在看来,貌似南北两军的作战就不是一个路子的,这俞大猷虽然有许多作战经验,怕也不适合北地边镇的战法。
他在这么想着,耳朵里就听到俞大猷的话道:“明日我带领标营为中军,请刘将军选派勇猛之将各带两千骑兵护住两翼。”
“那不行,你这样排兵布阵,鞑子的主攻肯定就是对准中军,一旦你那里被突破,两翼都来不及救援,我们这一仗就败了。”
刘汉来不及多想,张口就说道。
“我用车阵在前拒敌,鞑子靠不了我身,只会被铳炮射杀当场。”
俞大猷却是丝毫不隐藏对鞑子兵的蔑视,开口回道。
“南边剿倭就是这么打的吗?”
看俞大猷的表情,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刘汉迟疑着开口问出心中的疑惑。
“只要结阵,火器威力就很大,不然朝廷近些年也不会大量制造出来装备我军。”
俞大猷说完这话后,收回看向下方的视线,回头看着刘汉,随即他就刘汉的眼神里看出了一丝不屑。
这年头,明军已经疏于火器的使用,实际上他最初进入明军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到了。
但是别忘记,佛朗机炮和鸟铳都是明军在付出大量血的代价后才获得的装备,那些东西在那些佛朗机人那里就威力倍增,没道理到了明军手里就成烧火棍子。
当年明军一开始也对夷人的装备不屑一顾,可是在与之交战后发现确实厉害,这才费尽心思搞到手进而仿制。
对付倭寇,鸟铳还真是一件非常犀利的火器,而佛朗机炮则更多的是明军用在海战中,毕竟倭寇的战船都不怎么样,当然像碗口铳主要的武器使用也比较多。
只是这些年,明军和夷人没有大规模交战,并不知道佛朗机炮这时候已经不再是西洋人战舰装备的主要武器,现在最强大的火炮已经是新式加农炮,也就是明末时期的红夷大炮。
因为南方明军大量使用火器交战,所以俞大猷也积累了不少火器作战的经验,已经不再是只知道敢打敢冲的猛将。
大同军对火器的使用,让俞大猷意识到北军在火器使用上已经大幅落后于南军,即便几年前魏广德在宣府曾经大量使用火器作战,实战效果也还不错,但是依旧没有在九边产生太大影响。
虽然获知对面俺答部人马众多,但是有大型独轮战车充当拒马和佛朗机炮架,俞大猷感觉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明日我在中军督战,若中路被鞑子突破,请刘大人率领两翼骑兵退回这里据守,等待李大人的援兵,我率领标营断后。”
俞大猷继续开口说道,看刘汉张口欲言,立即摆手道:“若鞑子在中路吃亏,转向两翼突袭我侧翼,还请大人让手下给我拼死掩护。
标营只有数百骑兵,根本挡不住上千鞑子骑兵的冲击。”
虽然俞大猷带领的中军不是他刘汉的人马,可这明摆着是去送死,刘汉依旧很踌躇。
“其实没必要如此,我们只要维持个不胜不败的局面,坚持到杀胡堡明军出镇,俺答部必退,毕竟现在他们主力还在宣府,想来这个时候,李巡抚的报功奏疏已经送出去了。”
刘汉言外之意很明显,只要坚持下去,不用打生打死,将来回到大同,等待他们的就是朝廷的封赏。
只是,不管是刘汉还是李文进,还有俞大猷都没有想到,在他们看来立下的大功,在京城那边会是什么反应。
俞大猷当然知道这些情况,不过却不为所动。
他算是看出来了,到这里来,刘汉打的主意应该就是能打则打,不能打就守住军堡等待支援,毕竟这里离大明边镇骑兵只要一天的时间,步卒也就是两三天就能赶到,确实不算远。
按理来说,俞大猷是应该尊重大同总兵刘汉的意见才对。
别看他现在貌似和人家平起平坐,可是他心里清楚的很,他什么都不是。
只是,俞大猷在听到俺答部赶来时因为已经和李文进部汇合,所以当时就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只是不能告诉李文进知道,那就是之前魏广德信中所言之事。
真要朝廷愿意银子打造战车部队对抗鞑子,首先得有骄人的战绩,否则绝无可能。
为什么要打造战车?
还不是为了解决明军野战的短板。
明军若是呆在城池里,鞑子来再多明军也不会怕,站在城墙下居高临下,鞑子往往围上几天看没有机会就会撤离。
只是,这样的明军战力只会越来越弱,甚至达到不敢出城门一步的境地。
实际上,长城的修建,很大程度上就和汉军战力变化有关。
只是,到底是长城影响了汉军的勇武,还是汉军战力下降而倒逼修建长城还不得而知。
但不管怎么说,有了那堵高高的城墙,汉人士兵的战力逐渐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忘战必危绝非无稽之谈。
俞大猷现在迫切的想要用一场属于战车营的胜利来为他付出的汗水证明,战车是对抗鞑子骑兵的有力武器。
步卒大量装备战车后,在野战中也不会惧怕鞑子骑兵的突袭,这也是他选择用独轮的原因,更加方便战场转向和适应各种地质条件。
现在,他需要说服刘汉支持出战。
俞大猷明白,不管是战还是守,兵力都很重要,刘汉显然不想凭白损失这三千人马。
“这一战不仅是我要打,也是京城的意思,他们想要知道战车在对抗鞑子骑兵的实际战力。”
这个时候,俞大猷话题一转,忽然扯到京城。
“嗯?”
刘汉诧异望过来,有点不明所以。
刘汉和俞大猷已经到了安银堡,先是在军堡周围转了转,发现这里地形全都是平坦的草原,没有可供利用的地方,随即就打马进了堡内。
此刻,两人踏足军堡废弃的城墙上,四处眺望后略有些失望。
远远的看上去,军堡的城墙好像很完好,可是近了才发现,整个军堡城墙坍塌处就有十余处,可以说就是个四处漏风的筛子。
不过相对来说,有一道土墙,有比在草原上临时扎下的营盘要强一些。
“这里只能是最后的手段了,最好还是在阵前击败俺答部追兵。”
俞大猷沉默片刻回了刘汉一句。
“对方大约一万人,我们八千人,不过都是精锐,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刘汉点头道。
说完话,两人不自觉就朝着东方望过去。
快中午的时候,北面出现了长长的队伍,那是明军的大队人马已经赶到了安银堡,很快就有亲兵迎了上去。
俞大猷和刘汉自然不用去管他们,上午的时候他们已经大致分派了下部队驻扎的地方。
运输队全部进入军堡中间的几处还算完好的院子里,其他部队也都安排了大致驻地,之后自然是埋锅造饭。
“哒哒哒”
东面十余匹战马飞奔而来,那是刘哈派出去监视俺答部的哨探,一次性回来这么多人,显然鞑子已经距离此地不远了。
果然,几名夜不收进入军堡栓好马匹,就在队官的带领下登上树立这二人大旗的城墙。
“禀报将军,敌军总数在一万三千人上下,其中一万人是鞑子骑兵,怀疑有小部份是俺答汗王庭卫队,但俺答汗应该不在队伍中,没有看到王庭大纛,可能是临时征调的万户,另有三千人可能是板升城骑兵.”
那领队的夜不收半跪在刘汉和俞大猷跟前汇报他们侦查到的敌情。
“王庭卫队么?”
刘汉略微惊诧一声,略作思考就对俞大猷说道:“这么看来,俺答汗还是挺重视我们的。”
“他们什么时候能到这里?”
俞大猷闻言微微点头,能够被选到俺答汗身边的战士,肯定都是草原上最勇猛的,战力自然不用多说,而且从俺答汗派出的人马中海油王庭卫队在其中,也可以判断出这支部队也是临时凑齐的人马。
显然,他们的目标应该就是直接奔着几个边堡来的,就是要在长城边上截住明军。
本来,从时间上看,留给俺答汗的时间并不充裕,可他们依然赶到了。
“下午晚些时候就会到这里,他们在前面河口有拐弯,应该是发现我军动向了。”
那领队急忙回答俞大猷的问道。
“不奇怪,我们有夜不收,他们也有斥候。”
俞大猷点点头,两军交战,敌军动向很重要,对面的领军将领不可能连这个都不知道。
即便他们派出再多的哨探,也很难完全封锁住敌方斥候的探寻。
“他们应该会绕过安银堡,在安银堡南边扎营,防止我们南逃。”
接着,俞大猷又开口说道。
“你们先下去吧。”
刘汉挥挥手,让几个哨探下去休息,随后回头对俞大猷说道:“那趁他们扎营的时候偷袭,还是今晚偷营?”
对面的鞑子战力不会弱,这是哨探回报的信息里,刘汉能听出来的。
如果对方只是普通的俺答部卒,他还有信心和他们一战,可在知道对方有可能是俺答汗身边的精锐后,一较高下的心思就淡了下来。
人数比对方少五千人,战力也略占上风,野战不好打。
“突袭很难,三五千人扎营,其他大军环伺在侧,我们一点机会也没有。”
说到这里,俞大猷环视军堡周围广袤的草原又接着说道:“这样的地形条件,没有丝毫可以使用计谋的机会,只有正面迎战一途了。”
话音落下后,刘汉也微微点头,不管是突袭还是偷袭,貌似在现在的战场环境下都很难实现,只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正面迎战的话,我们的胜算就低了。”
刘汉低声说了句。
确实,人数和战力,不管怎么看,明军都不占优势,这一仗很难打。
“未必。”
俞大猷听到刘汉的话,却是斩钉截铁的回答道:“刘大人,我来大同的时间不短,观边军作战使用火器皆是依仗城池释放,俺答部想来也会这么以为。”
“火器放在城头,可以让士兵放心瞄准,自然是最好的。”
刘汉回道,“就算是佛朗机炮,也很难应对鞑子骑兵汹涌的冲击。”
“大人忘记巡抚标营的火力了吗?”
俞大猷却是摇头继续说道,转身看向身后城墙下密密麻麻百多驾战车,那是他设计的独轮战车,就是为了方便转向特意只使用独轮。
“那里,可是有上百只中、小号佛朗机炮,还有大量的鸟铳。”
俞大猷指着下面驻扎的巡抚兵营官兵对刘汉说道。
“额”
刘汉一时无语。
李文进从大同巡抚衙门里拨银子给俞大猷打造战车这个事儿,他知道。
还知道不止于此,李文进居然截留了拨给大同军使用的大量火器,直接交给自己的标营使用。
这些火器都是头两年从京城要来的,本来应该大量拨发下去,可是兵备道的尿性,只给了一半,剩下的全部留在大同镇城里,说是作为储备军械,以后可以补充下发。
结果,现在全部都被李文进从仓库里提走,变成了他部下的武器。
李文进三千人的标营,居然装备了上百只中、小号佛朗机炮,还有上千支鸟铳,这完全就不是明军的标准配置方式,火器占比太高。
这样的部队,如果只是进行演练,确实会很好看,但是一旦实战被对手突进靠上,就会全盘崩坏,因为近身战力全无。
刘汉是绝对不会这么装备部队的,这样的部队练出来也只是样子货,守城或许还不错。
虽然不明白俞大猷想说什么,可是刘汉还是觉察到,似乎俞大猷打算用标营为主力和俺答部交战,太狂妄了点吧。
难道江南剿倭就是这么做的?
官兵都装备大量火器,对着倭寇远远的就是一顿轰,如果倭寇不顾死伤冲上来了,官兵就作鸟兽散?
好像看到不少类似的消息,也难怪南兵对上那些矮小的倭国人会束手无策,剿倭剿了这么多年还一事无成。
想到这里,刘汉心里不免就对俞大猷有了几分轻视之心。
当初在巡抚衙门见到俞大猷,说实话,虽然他被免职,可毕竟曾经是总兵,所以他对俞大猷还算很客气,毕竟在浙江带领南兵作战,多次参与剿叛战争,想来不会差。
可现在看来,貌似南北两军的作战就不是一个路子的,这俞大猷虽然有许多作战经验,怕也不适合北地边镇的战法。
他在这么想着,耳朵里就听到俞大猷的话道:“明日我带领标营为中军,请刘将军选派勇猛之将各带两千骑兵护住两翼。”
“那不行,你这样排兵布阵,鞑子的主攻肯定就是对准中军,一旦你那里被突破,两翼都来不及救援,我们这一仗就败了。”
刘汉来不及多想,张口就说道。
“我用车阵在前拒敌,鞑子靠不了我身,只会被铳炮射杀当场。”
俞大猷却是丝毫不隐藏对鞑子兵的蔑视,开口回道。
“南边剿倭就是这么打的吗?”
看俞大猷的表情,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刘汉迟疑着开口问出心中的疑惑。
“只要结阵,火器威力就很大,不然朝廷近些年也不会大量制造出来装备我军。”
俞大猷说完这话后,收回看向下方的视线,回头看着刘汉,随即他就刘汉的眼神里看出了一丝不屑。
这年头,明军已经疏于火器的使用,实际上他最初进入明军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到了。
但是别忘记,佛朗机炮和鸟铳都是明军在付出大量血的代价后才获得的装备,那些东西在那些佛朗机人那里就威力倍增,没道理到了明军手里就成烧火棍子。
当年明军一开始也对夷人的装备不屑一顾,可是在与之交战后发现确实厉害,这才费尽心思搞到手进而仿制。
对付倭寇,鸟铳还真是一件非常犀利的火器,而佛朗机炮则更多的是明军用在海战中,毕竟倭寇的战船都不怎么样,当然像碗口铳主要的武器使用也比较多。
只是这些年,明军和夷人没有大规模交战,并不知道佛朗机炮这时候已经不再是西洋人战舰装备的主要武器,现在最强大的火炮已经是新式加农炮,也就是明末时期的红夷大炮。
因为南方明军大量使用火器交战,所以俞大猷也积累了不少火器作战的经验,已经不再是只知道敢打敢冲的猛将。
大同军对火器的使用,让俞大猷意识到北军在火器使用上已经大幅落后于南军,即便几年前魏广德在宣府曾经大量使用火器作战,实战效果也还不错,但是依旧没有在九边产生太大影响。
虽然获知对面俺答部人马众多,但是有大型独轮战车充当拒马和佛朗机炮架,俞大猷感觉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明日我在中军督战,若中路被鞑子突破,请刘大人率领两翼骑兵退回这里据守,等待李大人的援兵,我率领标营断后。”
俞大猷继续开口说道,看刘汉张口欲言,立即摆手道:“若鞑子在中路吃亏,转向两翼突袭我侧翼,还请大人让手下给我拼死掩护。
标营只有数百骑兵,根本挡不住上千鞑子骑兵的冲击。”
虽然俞大猷带领的中军不是他刘汉的人马,可这明摆着是去送死,刘汉依旧很踌躇。
“其实没必要如此,我们只要维持个不胜不败的局面,坚持到杀胡堡明军出镇,俺答部必退,毕竟现在他们主力还在宣府,想来这个时候,李巡抚的报功奏疏已经送出去了。”
刘汉言外之意很明显,只要坚持下去,不用打生打死,将来回到大同,等待他们的就是朝廷的封赏。
只是,不管是刘汉还是李文进,还有俞大猷都没有想到,在他们看来立下的大功,在京城那边会是什么反应。
俞大猷当然知道这些情况,不过却不为所动。
他算是看出来了,到这里来,刘汉打的主意应该就是能打则打,不能打就守住军堡等待支援,毕竟这里离大明边镇骑兵只要一天的时间,步卒也就是两三天就能赶到,确实不算远。
按理来说,俞大猷是应该尊重大同总兵刘汉的意见才对。
别看他现在貌似和人家平起平坐,可是他心里清楚的很,他什么都不是。
只是,俞大猷在听到俺答部赶来时因为已经和李文进部汇合,所以当时就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只是不能告诉李文进知道,那就是之前魏广德信中所言之事。
真要朝廷愿意银子打造战车部队对抗鞑子,首先得有骄人的战绩,否则绝无可能。
为什么要打造战车?
还不是为了解决明军野战的短板。
明军若是呆在城池里,鞑子来再多明军也不会怕,站在城墙下居高临下,鞑子往往围上几天看没有机会就会撤离。
只是,这样的明军战力只会越来越弱,甚至达到不敢出城门一步的境地。
实际上,长城的修建,很大程度上就和汉军战力变化有关。
只是,到底是长城影响了汉军的勇武,还是汉军战力下降而倒逼修建长城还不得而知。
但不管怎么说,有了那堵高高的城墙,汉人士兵的战力逐渐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忘战必危绝非无稽之谈。
俞大猷现在迫切的想要用一场属于战车营的胜利来为他付出的汗水证明,战车是对抗鞑子骑兵的有力武器。
步卒大量装备战车后,在野战中也不会惧怕鞑子骑兵的突袭,这也是他选择用独轮的原因,更加方便战场转向和适应各种地质条件。
现在,他需要说服刘汉支持出战。
俞大猷明白,不管是战还是守,兵力都很重要,刘汉显然不想凭白损失这三千人马。
“这一战不仅是我要打,也是京城的意思,他们想要知道战车在对抗鞑子骑兵的实际战力。”
这个时候,俞大猷话题一转,忽然扯到京城。
“嗯?”
刘汉诧异望过来,有点不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