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521伤心的裕王

    听到魏广德说吏部尚书的接任者可能会是李春芳,裕王虽然依旧抱着一丝希望,希望能够是高拱接替,但他也不敢反驳魏广德的判断。
    实在是魏广德很多时候的猜测,都比较准确。
    就在两年前,谁能想到翰林院里那帮只会写青词的翰林学士们能这么快就执掌礼部和吏部,更有袁炜直接三级跳,进入内阁成为次辅。
    要知道,在此以前,他们可只是在詹事府挂个闲职而已。
    不过,魏广德在翰林院里呆的时间也不短,已经大概明白是什么原因了。
    自天顺朝以后,出现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现象,当然不是毫无依据的。
    明代科举制度已经相当成熟,其录取的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直接进入翰林院,二等为翰林院庶吉士,作为翰林院的预备人选,三等则委以地方基层官吏或其他职务。
    可见,能够直接进入翰林院的,属进士中名列前茅者。对于这样一批人才,朝廷高度重视,精心培植。
    翰林院既履行其日常职能,同时具有锻炼翰林官员能力、增长其见识到作用。
    比如,以皇帝名义颁发的诰敕本应由阁臣起草,但实际上一般性文件多由翰林官员代笔,这有助于他们适应政务、加深对朝廷事务的熟悉。
    实录的编写一般由阁臣领先,实际编修的则是翰林官员,这项工作加深了他们对前朝政典故事的了解。
    而在经筵侍讲中,翰林官员既能不断熟悉朝廷仪制和要政,同时又形成了亦君臣亦师生的关系,成为他们日后为官主政时对皇帝施加影响到重要原因。
    此外,在魏广德看来,最重要的还是翰林官员有更多接近权利要害的机会,又能饱览史料邸报,参加某些重要会议,便于对政局时事获得具体而深入的了解,这些都使翰林学士为日后从政、入阁辅弼积累了素养。
    就魏广德入仕这些年看来,嘉靖朝的经筵,他是一次也没有参与过,因为嘉靖皇帝中后期根本就不开经筵。
    不过他参与编写实录,以及博览史料邸报,倒是让他加深了对前朝典故的了解,若他上位,这些经验都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外界只以为袁炜等人是靠写青词得到嘉靖皇帝宠信,从而鱼跃龙门入阁拜相,却不知道看似清闲的翰林院中,其实也暗藏玄机。
    高拱虽然也入了翰林院,但是他早早的就被打发到裕王身边,辅助裕王行事,无形中其实让他缺乏处理朝政事务,而这几年嘉靖皇帝不断升迁他,最后让他进入礼部侍郎帮助打理部务,实际上也只是在培养他,为将来裕王上位做准备。
    最起码,在魏广德看来,不到嘉靖皇帝感觉自己不行了以前,独掌一部想都不要想。
    只是等到裕王登上大宝以后,那才是他飞黄腾达的时候。
    至于自己,想想徐阶这样老奸巨猾的人都想着把张居正往裕王府里送,就知道自己来此当然不是坏事儿。
    当然,这些也只是魏广德在心里想想,可不会直接告诉裕王。
    “若是李大人做了吏部尚书,那侍郎位必然空出,逸甫快要丁忧回来了,是否可以想办法给他留下位置?”
    听到魏广德说高拱没戏,做不了尚书,随即裕王的心思就转移到陈以勤身上。
    陈以勤回乡丁忧前,品级也不低,只不过五品到三品,貌似还是距离比较远,不过不妨碍他这个时候问出来,看看魏广德的意见。
    裕王口袋里的人,其实亲近的也就那么几个,都是嘉靖皇帝派到裕王府里来的。
    还有个贾应春,不过那是裕王刚出府不久就投靠过来的,算是第一个向他投效的大臣,所以也比较上心。
    只是没想到,推他做到户部尚书位没两年,人就没了。
    这个时候,王府里拿得出手的还真就没人了。
    殷士谵还要留在王府里,打理王府事务,至于魏广德和张居正,现在他们的差事大多是在那边校录《永乐大典》的工作,都已经不是每天过王府来了。
    还有个唐汝辑,也被罢职闲住,根本就和王府无关了,虽然入王府时间稍短,可他留给裕王的印象不错,所以偶尔还会想到他。
    魏广德想想就摇头,“侍郎位置很难,应该还是会先安排在翰林院里一段时间,之后可能才会分派管事,毕竟都离开朝堂两年了。”
    “嗯。”
    裕王也没再说什么,而是转头问李芳道:“正甫今日回王府吗?”
    今日魏广德入裕王府,一直没看见殷士谵,这会儿听到裕王问起,他也是好奇,殷士谵今日去哪儿了。
    “殷大人昨日才去香河巡视王府田庄,最快应该也是明后日才会回京城。”
    李芳低声答道。
    “原来如此。”
    魏广德心道。
    裕王当初受封时,嘉靖皇帝还给了他两处皇庄,不过被分派在香河,而当初景王的田庄却是在大兴,可比他的好多了。
    其实,就当初内廷分派田庄也可以看出,裕王那时候地位真的不行。
    不过这都是过去式了,现在的裕王府已经没人敢小瞧,毕竟他已经是事实上的储君,没人还会以为嘉靖皇帝会把湖广的景王叫回来。
    除非
    随后,魏广德和裕王又说起子嗣之事,魏广德早就已经恭贺过裕王了,不过这会儿裕王显然心里还是急得不行。
    他可是知道的,李宫人肚子里的孩子,若是个男孩还好说,若是个女儿,那就不好说了。
    虽然御医诊脉后,都说那孩子应该是世子,可太医院那帮人的话,京城里又有几人敢信。
    魏广德自然又是劝慰一番,他可不敢笃定这一胎一定是将来那个皇帝,虽然概率很大。
    “殿下,其实你大可不必担忧,仅凭你能让宫人怀上,就已经超过景王殿下了。”
    魏广德最后笑着宽慰裕王,毕竟景王成婚多少年了,王府女人不必裕王少,可一直就没听到有景王府宫人怀孕的消息。
    就算嘉靖皇帝大限之时,裕王府依旧没有添丁,也不可能让嘉靖皇帝改弦更张的。
    随着年岁渐长,裕王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也对子嗣一事上心起来,时不时还要怀念下他早夭的长子。
    不几日,果然如魏广德猜测那样,嘉靖皇帝准了郭朴回乡丁忧的奏请,随即召见徐阶、袁炜两位阁臣,定下了六部调整人选。
    只不过和魏广德猜测的稍有不同的是,吏部尚书不是李春芳接任,而是严纳,李春芳改迁礼部尚书一职。
    “改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严讷为吏部尚书,升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李春芳为礼部尚书,命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董份回部管事,兼官各如旧。”
    内阁中正在草拟的旨意内容传入,这两日京官中的骚动也停止了。
    他们都知道,这必然是嘉靖皇帝的心意,内阁已经接受,就没法改变什么。
    时间一晃就是数月,在郭朴回乡丁忧后月余,陈以勤就结束丁忧返京。
    只不过,六部侍郎已经没有位置给他安排,把销假公文送入吏部,自然只能先回到翰林院等着安排。
    至于裕王府,在没有得到嘉靖皇帝旨意前,也是去不了的。
    倒是殷士谵牵头,带着魏广德、张居正宴请了陈以勤,算是为他接风洗尘。
    这几个月,在辽东雨季前,鞑子骑兵多次侵犯边墙,不过都被杨照率部打了回去,甚至多次率骑兵追出边墙数十里大胜而回。
    进入辽东雨季后,辽东算是安稳下来,杨选也因为兵部扣这粮饷让他不得不暂时放弃继续增兵辽东的打算,而是只能将已经派出去的兵马继续停留在山海关外各堡驻守。
    而兵部能做的也就这些,总不能以断粮,让明军饿肚子的方式,逼迫这些人马冒雨返回三屯营驻地吧。
    平淡的日子里,魏广德家里喜添丁口,倒是让远道而来的魏母欢喜不已。
    孩子降生后,魏府就连摆几天喜宴,招待魏广德那些同僚以及在京城的商人。
    裕王也亲自到了魏府,说是要沾沾喜气,他当然希望自己也能像魏广德那样,有个儿子傍身。
    不过算算时间,李宫人那里也快生了,也就是最近俩月的事儿。
    随着临盆时间渐近,裕王这段时间在王府里也有些坐立不安的。
    看到裕王这样子,魏广德还好心去裕王府安慰,不过似乎收效甚微,倒是一边的李芳似乎知道裕王的担心,在旁边悄悄给魏广德打眼色。
    魏广德心中纳闷,不过也只能劝慰几句,然后就告辞离开。
    出了门,魏广德在外面找个地方等了一会儿,才看到李芳从屋子里面出来。
    “李公公,这里。”
    魏广德低声唤道。
    李芳寻声看到是魏广德,急忙快步过来。
    “李公公,刚才我在屋里给裕王说,李宫人这胎肯定是儿子,你怎么急忙给我打眼色?”
    好吧,要是搞不清楚原因,魏广德还真不敢往裕王身边凑了。
    李芳听了魏广德的话,不经意回头看了眼屋子方向,这才转头对魏广德说道:“魏大人呐,王府里有些事儿,你进来的晚,所以可能不知道,王爷他其实不是担心李宫人肚子里是男是女啊。”
    听到李芳的话,魏广德就有些发愣,心说难道裕王心里还有“男女平等”的观念,一点没有这时代该有的思想?
    不过最起码,李芳的话让魏广德知道了,他先前给自己打眼色的原因,貌似自己话说的不对。
    不过他也不相信裕王会有后世才有的观念,所以拱手道:“愿闻其详。”
    “魏大人”
    李芳说了这三个字,一时就犹豫起来,好半天才说道:“嗨,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魏广德看李芳的样子就知道,这其中必有蹊跷,所以很耐心的站那里等着,等李芳继续往下说。
    “魏大人,我这么给你说吧,你,还有外面那些人,都以为陛下只夭折了世子是吧。”
    良久,李芳才低声说道。
    魏广德点点头,多新鲜啊,这事儿当时自己就知道,那小孩在世的时候自己也见过的。
    “那我告诉你,殿下其实已经有两子两女夭折了,殿下心中担心的,其实是李宫人肚子里的孩子能否平安长大。”
    这个时候,李芳才爆出裕王这段时间忧愁的主要原因。
    魏广德听完大吃一惊,“这,什么时候的事儿,怎么外面一点都不知道?”
    “那会儿你还没进王府,所以不知道,另一个是一个姓齐的宫人所生,只是出生没满月就夭折了,还有两个小公主也都差不多。
    世子的事儿,那是因为宫里陛下一直在关注,所以出生就知道了,自然也传到朝廷里,而其他的,因为没满月,所以只是往宫里报了声,并没有在外面传播。
    你不知道,其实也正常,就算是现在,王府里也不准谁提起这些事儿,怕的就是引起殿下伤心。”
    李芳解释道。
    古代,婴孩夭折率很高,所以除嫡长子外,其实对其他子女的关注度都不会很高,皇家也不例外。
    听到此处,魏广德心中才稍微放松一些。
    之前他入王府后,最近两年都没听到裕王身边的女人有喜,加之有景王的例子,不得不让魏广德想到后世网上的一些议论,那就是怀疑嘉靖皇帝因为服用丹药,导致体内丹毒堆积,所以不利于子嗣。
    这些说法,也因为嘉靖皇帝的几个儿子也是先后夭折,最后只有两个成年,也就是裕王和景王。
    而即便是成年的子嗣,也因为嘉靖皇帝身体的丹毒影响,坏了生育能力。
    裕王,似乎就是子嗣单薄,而景王似乎就根本没有子嗣,所以后世很多人对这样的看法还是很认同的。
    不过现在听到李芳的话,似乎这个裕王,在这方面能力还是不错的,至少能让女人怀上。
    不过连续四个孩子都早夭,还真不好确定是否和嘉靖皇帝服用丹药有关系。
    其实,在此之前,魏广德是不怎么相信这套说辞的,因为据他了解,嘉靖皇帝大量服用丹药,应该是嘉靖二十年以后的事儿。
    在此以前,他还是很勤于王事的。
    不过,魏广德也不能确定之前的皇帝,是否有偷偷服用丹药就是了。
    “原来如此,殿下是担心孩子早夭。”
    魏广德喃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