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杀敌总数7000人!!!

    第145章 杀敌总数7000人!!!
    毫无疑问!
    此战之后,一旦攻破镇夏城,朱应无疑将成为当之无愧的北伐首功之人。
    拿下这一显赫战功,就等同于为未来北伐大获全胜后,朱应接受朝廷论功行赏奠定了坚实基础。
    况且这仅仅是北伐的首战,随着大军持续攻入北元境内,显而易见,朱应往后必定还有诸多立下大功的绝佳机会。
    时间悄然流逝!
    镇夏城内的攻杀已然陷入白热化的激烈阶段。
    大明军队仿若汹涌澎湃、不可阻挡的洪流,个个怀着必死的决心疯狂进攻,拼尽全力地厮杀,疯狂屠戮敌人。
    而元军的抵抗同样异常顽强,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不甘与挣扎。
    显然,经历了辽东的大败后,元军高层加大了对麾下军队的督战力度,军中的督战队手持利刃,在阵后来回巡视,稍有退缩之意的士兵便会被当场斩杀。
    也唯有这般严酷手段,才勉强让这支军队的颓败之势稍有扭转。
    镇夏城的治所府衙,此刻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府衙大殿内。
    “报!”
    一名元将神色慌张,脚步踉跄地奔入大殿,噗通一声跪地一拜,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大声禀报道:“启禀二皇子,明军已经攻入城中了!马哈吾将军正在组织大军全力防守,可明军攻势实在太过猛烈,依属下看,镇夏城怕是守不住了!”
    在大殿的主位上,端坐着北元皇帝的二子,也是北元二皇子,地保奴。
    他身着一袭华丽的北元皇子袍,带着几分贵气。
    可此刻,他的脸色却异常难看,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
    在与大明接壤的边境之地,屯驻着北元超过二十万的大军,这些军队皆是北元皇帝的心腹嫡系,兵权牢牢掌控在皇室手中。
    毕竟自从北元失去中原后,对各部落的掌控力便如高台倾塌,急剧下降。
    所以,北元皇帝安排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执掌十万大军,镇守在边境的关键之地。
    一个是地保奴,还有一个是北元三皇子额勒伯克。
    至于北元皇帝的长子,也就是北元太子,则坐镇新都,守护着北元的核心中枢。
    “怎会这么快?”
    地保奴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几分尖锐,他猛地站起身来,双手紧紧攥着座椅的扶手,双眼凝视着面前的手下:“城门不是封死了吗?怎么会这么快就失守?明军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镇夏城的修葺与城防加固,乃至在得知明军有进攻意图后,元皇下令封死城门,这些事务都是地保奴亲自督办的。
    在他的严密监督下,城门被厚实的砖石严密封堵,还筑起了一道极为厚重的城墙横亘在城门之前。
    这般坚固的城防,在他看来,哪怕是几百门火炮同时轰鸣,也难以轻易轰开。
    可眼下,这看似坚不可摧的城防,竟然被攻破了?
    而且不是坚守了十天半个月,仅仅不到半日时间,这座城就已岌岌可危。
    “二皇子,是明国的大宁边军指挥使朱应率军破门。”
    那元将声音愈发颤抖,额头上冷汗滚落,继续说道:“他简直就是个怪物,城门还有堵死的城墙,都是被他一人强行攻破。”
    “如今大批明军在他的带领下杀入城中,根本挡不住了。”
    “马哈吾将军让二皇子速速率军后撤,他会率领外城的儿郎拼死挡住明军。”
    “另外,马哈吾将军特意交代,针对朱应,绝不能以常理来衡量。”
    “在其他城池,除了要加固城防外,还得设立针对朱应的杀器。”
    “只有解决了朱应,我大元才能够抵挡明军的兵锋,否则没有城池能够在他的进攻下坚守。”
    “马哈吾将军……”
    地保奴脸上露出一抹极为纠结的表情,他缓缓坐回座椅,神情凝重。
    他心里十分清楚,能将马哈吾逼到这般绝境,实在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镇守在这镇夏城内,地保奴最为倚重,最为得力的战将便是马哈吾,如今这般情形,让他倍感无奈与痛心。
    “二皇子,容不得多想了!”
    一旁的元将见地保奴仍在犹豫,焦急道:“城关已破,越来越多的明军杀入城中。”
    “再这样下去,我们恐怕连撤退的机会都没有了。”
    “马哈吾将军说了,撤退到镇华城,加固城防,等待我大元援军。”
    闻言!
    地保奴陷入沉思。
    可听着城中那愈发震耳欲聋、仿若雷霆般的喊杀声,让他浑身紧绷。
    他咬着牙,挣扎一刻后,大声下令道:“传我命令,除马哈吾将军麾下,其余儿郎全部随我撤!”
    这一刻。
    地保奴满心皆是无奈与不甘,原本精心谋划,想着明军来犯时,镇夏城至少能够坚守半月不破,待有破城迹象时再从容向后撤军。
    可仅仅一日,明军如狂风暴雨般的凌厉攻势,就将他的防守策略冲击得支离破碎。
    镇夏城内城与外城相接之处,数千元军盾军整齐排列,他们手中的盾牌紧密相连,组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防线。
    而在盾军保护内。
    一个元将脚步匆匆,几乎是小跑着来到马哈吾身边,微微俯身,低声且急切地禀告道:“将军,二皇子已经率领驻守内城的四万大军撤离了。”
    “好。”
    马哈吾脸上露出一抹庆幸之色,他微微仰头,目光望向远方,仿佛能透过层层建筑看到内城撤离的军队。
    随后。
    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我大元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在这边境之地修建了十座坚城,就是为了防范明国蛮子,想着我大元进可攻,退可守。”
    “如今看来,皇上当真是有远见。”
    “若是没有这些修建的城池,我大元真的无法阻挡明军,只能退去北疆草原了。”
    “将军,开战首日明军就攻破我城池。”
    一旁的元将满脸屈辱,紧握着拳头,声音中带着一丝愤怒与不甘:“明军,怎会变得如此强横?”
    “昔日这些蛮子们只能在我大元脚下俯首称臣,可如今……”
    听到这。
    也可以听出来。
    或许许多元人依旧沉浸在昔日元朝执掌天下时的那种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虚幻之中吧。
    “好了!”
    马哈吾神色一凛,眼中闪过决绝之色,大声喝道:“我大元儿郎,曾纵横驰骋天下,踏平四方,岂能输给这些蛮子?”
    “传本将令,除已经与明军交战的儿郎,其余所有儿郎后撤两个街道。”
    “所有弓箭手立刻登上城中房顶,占据有利地形。”
    “城中火炮、弩炮也全部准备就位,确保万无一失。”
    “此战,全力迎战,尽可能歼灭来犯明军。”
    “吾马哈吾将与所有儿郎们生死与共!”
    声音落下。
    “谨遵将令!”
    周围的元将齐声应和,在这片血腥的战场上回荡。
    交代完命令后,马哈吾眼中闪过一抹决然之色,他微微低下头,在心底暗暗自语:“皇上,你对我部落有恩,今日,我就以性命回报于你。”
    “此战之后,我死之后,大元之存亡便与我无关了。”
    此刻。
    马哈吾的心中牵挂着远在部落的儿子,可如今,他只能将这份思念深埋心底,为了大元,为了部落,他别无选择。
    镇夏城内,战火熊熊燃烧,硝烟弥漫,仿若一片人间炼狱。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刺鼻的血腥味,混合着燃烧的木材与硝烟的味道,令人作呕。
    朱应骑着乌锋,身先士卒,化身势不可挡的杀神,率领着麾下大军仍在疯狂杀伐。
    “击杀北元士兵,捡取 1点速度,捡取 10天寿命。”
    “击杀北元守备,捡取 30点全属性,捡取 60天寿命,奖励普通宝箱一个。”
    “击杀北元万夫长,捡取 50点全属性,捡取 100天寿命,奖励一阶宝箱一个。”
    “击杀北元士兵……”
    随着朱应的冲杀,面板提示声在他脑海中不断回响。
    这也是一种无形的激励力
    “狂舞刀法!”
    朱应看着面前已然溃散、如惊弓之鸟般的元军,眼中闪过狠厉,手中战刀高高举起,刀身闪烁着冰冷的寒光,猛地劈下,同时口中暴喝一声。
    刹那间。
    手中的战刀仿若灵动的游龙,疯狂舞动起来,虚空中浮现出一道道绚丽无比,仿若实质的刀影。
    每一道刀影落下,周围的元兵就如同待宰的羔羊,纷纷惨叫着倒下。
    刀芒闪烁之处,鲜血飞溅,一片片元兵惨死,倒在了殷红如墨的血泊之中。
    在朱应身后,亲卫们紧随其后,他们身着黑色战甲,手中利刃闪烁着寒光,每一个动作都流畅而致命。
    大宁骑兵们也如汹涌的洪流,马蹄声如雷,手中长枪挥舞,所到之处,元军纷纷溃败。
    “将军!”
    刘磊一边奋力冲杀,一边高声对着朱应喊道,他的脸上溅满了敌人的鲜血,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这城中的元军似乎撤退了,并没有之前那般,元军疯狂阻挡我们了。”
    “无需多想!”
    朱应眼神平静,大声回应道,声音在嘈杂的战场上清晰可闻。
    “继续冲杀!大军不要汇聚一处,以守备营为主,分散冲杀,先行将外城攻克再说。”
    “弓箭军已经进城了,让每一个守备骑兵营带一个军侯弓箭营前行。”
    “陈亨,张武,听到没有?”
    “谨遵将令!”
    在后的陈亨与张武闻言,立刻大声回道。
    二人对视一眼,眼神中满是无畏。
    随后,二人迅速按照朱应的命令,开始整军。
    他们在战场上大声呼喊,指挥着士兵们变换阵型,以守备营为先导,继续向着前方奋勇冲杀。
    显然。
    朱应已经经历了诸多攻城之战,对于这种情况自然是了如指掌。
    眼前的元军不再疯狂自杀式的前来阻挡,那就表明,元军将领已经将城中的生力军汇聚起来,在后方重新整编布防。
    等一会儿,必将迎来更为残酷、更为惨烈的短兵相接。
    “镇守在此城的元将能力的确不俗。”
    朱应看着前方已经稀疏的元军,心中暗暗想着:“如此溃败之军,还能够重新调度规整。”
    “昔日在辽东时,除了纳哈出能够做到,其他人却是做不到。”
    对于此战破城之功,尤其是北伐首功,朱应志在必得!
    此战。
    那首功已然算是收入囊中了。
    “众兄弟,随我杀!”
    朱应大喝一声,催动乌锋,一马当先,继续毫不间歇地杀敌。
    追上前方逃窜的元军,他手中战刀挥舞,寒光闪烁,便是一阵凌厉的乱砍。
    “击杀北元士兵,捡取 1点内息,捡取 15天寿命。”
    “击杀北元士兵……”
    面板提示声不断在朱应脑海中回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近两个时辰过去了。
    外城大半已经被朱应率军攻克。
    整个镇夏城内,尸山血海,街道上堆满了尸体,有明军的,也有元军的,鲜血汇聚成一条条小溪,顺着街道的坡度缓缓流淌,将地面染成了暗红色。
    城中的平民们吓得瑟瑟发抖,躲在房间里,用颤抖的双手紧紧捂住耳朵,试图隔绝外面那恐怖的喊杀声。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不敢发出一丝声响,生怕引来军队的妄杀。
    “击杀北元士兵,捡取 1点速度,捡取 10天寿命。”
    “总计杀敌数达到 7000人,奖励一阶宝箱一个。”
    当朱应再次将面前的元兵斩杀后,面板提示声再度响起。
    “七千人了。”朱应心中激动不已,脸上也露出了一抹兴奋的笑容:“很好,这一次杀敌累计了不少宝箱了。”
    此时。
    外城大半的元军都已被剿灭,遍地都是元军的尸躯,他们的身体扭曲着,脸上还残留着临死前的恐惧与不甘。
    血流成河,那浓郁的血腥味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几乎窒息。
    落单的元军也被朱应麾下将士迅速斩杀,没有丝毫怜悯。
    “将军,这边的外城都已经清理干净了。”
    陈亨与张武来到朱应身边,恭敬地禀告道。
    他们二人也是杀伐不断,身上的战甲都已经沾满了鲜血,有的已经干涸,变成了暗红色,有的还在缓缓滴落,在脚下汇聚成一小滩血泊。
    “从现在开始,步卒先行,骑兵在后。”
    朱应神情严肃,扫视身边的陈亨等将领。
    “城中的元军定然在前方布防,房屋之上也必然有元军弓箭手。”
    “让兄弟们务必小心谨慎。”
    话音落。
    几个将领当即应道:“谨遵将令。”
    随即。
    朱应翻身下马,动作利落。
    他将血迹斑斑的虎头大刀挂在乌锋的背上,然后从腰间拔出七星宝刀,又手提宝雕弓,背后还背着箭壶。
    众亲卫见状,也毫不犹豫的下马,纷纷拔出腰间战刀,跟在了他们将军的身后。
    “众将士,步卒先行,骑兵在后,随我继续杀!”
    朱应大喝一声,声音犹如洪钟,响彻四周。
    如同往常一样。
    身先士卒。
    他率先向着前方那未知的危险冲杀而去。
    “誓死追随将军!”数万计将士们齐声嘶吼,声震天地,仿若滚滚雷霆在城中炸响。
    他们纷纷追随着朱应,以守备营为主力,弓箭手在前,他们张弓搭箭,眼神专注,时刻准备射出致命的一箭。
    盾军与长枪兵在后,盾牌紧密相连,长枪如林,有序地向着前方冲去。
    朱应心中并无多少慌乱之色。
    以如今他的属性,就算没有身着战甲,这些普通的兵器也只能伤到他的皮毛而已。
    他抬眼望去,前方的街道十分空旷,一片死寂,透着一种诡异的氛围。
    街道两旁的房屋门窗紧闭,没有一丝气息透出,仿若一座座死寂的坟墓。
    但只需一眼,他便能清楚地感受到那隐藏在暗处的无穷杀机。
    尤其是朱应,他能够敏锐地感应到前方埋伏的诸多危险。
    元军,全部都隐匿在了暗中,他们屏住呼吸,握紧手中武器,等待着明军踏入陷阱。
    当朱应前行了四十步后,忽然停下了脚步。
    继而。
    猛地抬起手中的战刀,神情冷肃,大声喝道:“弓箭!”
    在他身后四方,近两万大宁弓箭手分散各处,严阵以待。
    随着朱应一声令下,整齐划一的回应声响起:“杀,杀,杀!”
    每一个弓箭手都张弓搭箭,他们的手臂肌肉紧绷,将弓弦拉至极限,抬高角度。
    下一刻,万箭齐发,向着前方那看似空寂、毫无声响的街道呼啸射去。
    箭雨划破长空,发出一阵密集的咻咻咻声,仿若无数利箭在空气中穿梭。
    无数利箭好似银色的流星,带着死亡的气息,直接洞穿了房屋。
    或许,这些箭雨已然波及到了其中的平民。
    但战争,本就是如此残酷,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
    在这个时代,战争一旦打响,也很难过多顾及平民的安危。
    随着无数箭雨落下,原本空寂的街道顿时传来阵阵痛苦的惨叫声,凄惨的哀嚎声。
    这一阵阵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毛骨悚然。
    显然,这些声音都是隐匿在前方暗处的元军所发出的。
    “箭雨不断,杀光鞑子!”
    朱应大声威喝,声音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势。
    虽说如今他的精神力还无法完全外放,但对于杀机的感应却无比敏锐。
    前方数万杀机凝聚,朱应感应得清清楚楚。
    元军所谓的埋伏,在他眼中不过是个笑话。
    而且,在高空之上,金雕已然在盘旋飞舞,它那锐利的双眼俯瞰着城中的一切,将元军的埋伏布局看得一清二楚。
    显然,城中的元将是打算等着朱应率军入瓮,然后万箭齐发,那时明军必然会伤亡惨重。
    可他们终究还是太小看朱应了。
    如今此刻,正是明军弓箭的射程之地,明军的弓箭比元军射得更远。
    无数箭雨落下,直接让那些埋伏的元军死伤大片,街道上瞬间一片混乱,元军的惨叫声、兵器掉落声交织在一起。
    “不好,明军发现了我军踪迹!将军!”一个元将满脸惶恐,脸色惨白如纸,急忙看向马哈吾。他的身体微微颤抖,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
    “他们怎会如此准确知道我军伏杀之地?”
    马哈吾眉头紧皱,脸上写满了惊凝与不解。
    思绪之中。
    试图找出明军知晓他们埋伏地点的缘由。
    此番,在他精心且严密的布局之下,麾下近三万的元军个个隐匿极好,完美藏身各处。
    房屋顶上,坍塌建筑的废墟之后,各个街道之中,都隐藏着他的精锐士卒,已然布下了一个如同天罗地网般的巨大口袋,只等明军毫无防备地踏入,便可瞬间收口,将其一举歼灭。
    然而此刻。
    朱应却是带着明军突兀的停下了脚步,紧接着便是万箭齐发。
    密集的箭雨仿若蝗虫过境,朝着元军隐匿之处倾盆而下,这突如其来的杀机。
    完全让马哈吾的始料未及,更是让许多元军更为不解!
    “将军,怎么办?”
    一旁的元将神色慌张,声音都在颤抖着,显然也被这意外情况吓得不轻,急切征询马哈吾的命令。
    “按兵不动,盾军在前,弓箭手戒备。”
    马哈吾咬了咬牙,强作镇定地说道。
    他的目光在四周扫视了一圈,试图寻得一丝安心。
    “这或许只是巧合,我军如此隐秘的位置,绝不可能暴露。”
    马哈吾语气中带着几分自我安慰,仿佛明军就真的只是误打误撞。
    但就在这时。
    朱应再度有所行动。
    朱应挂着一抹冷笑,笑容中带着对元军无知的嘲讽。
    通过高空盘旋的金雕视野,他将元军仍然按兵不动、隐藏在各处的情形尽收眼底。
    “还按兵不动?觉得只是巧合吗?”
    朱应冷笑一声,再次对着身后的弓箭手大声下令:“弓箭手上前十步,放箭不断!”
    随着朱应的命令下达。
    明军弓箭手们迅速而有序的向前迈进了十步。
    每一个都是神情专注,手中的长弓被拉得如满月一般,弓弦紧绷。
    紧接着,一波又一波的箭雨向着元军隐匿之处倾泻而去,每一支箭都带着无尽杀机,划破长空,发出尖锐的呼啸声。
    ……
    (本章完)